白腹海鵰研究小組

  1. 白腹海鵰檔案
  2. 白腹海鵰研究小組的成立
  3. 聯絡我們

白腹海鵰檔案

Christina Y.M. Chan 攝
Christina Y.M. Chan 攝

白腹海鵰——一種常出沒於海邊的大型猛禽。 主要分佈在澳洲及東南亞一帶,而香港及中國南部海域是牠們分佈領域的最北部。

白腹海鵰在香港曾經被認為是罕見的猛禽,但其實牠們的數目一直都有很穩定,只是牠們多於離岸海面出沒,所以觀鳥者一直較少機會見到牠們。根據一項於2003年進行的調查顯示,當年在本港繁殖的數目約有8對,亦即有16隻成鳥。而據本小組於2008/09的繁殖季節的觀察所得,估計現時在香港繁殖的數目約有10對,顯示牠們的繁殖數目偏向穩定。

儘管牠們在過往幾年的繁殖數目沒有太大變化,但其繁殖的成功率卻非常不穩定。在澳洲的調查所得,每對白腹海鵰能成功孕育出雛鳥的機會率有八成左右。而據本地的觀察所得,每一對白腹海鵰的繁殖成功率都有所差異,但整體上略低於澳洲的調查結果。




從牠們在香港境內的巢區分布所見,牠們對本地的水域並沒有特別的偏好,無論在海浪較大的東海或鹹淡水交界的西水都可以找到牠們的巢域。不過,似乎在東面的西貢一帶的數目相對較多。當繁殖季節過後,牠們的行為便會變得較為飄忽,牠們會離開巢域並擴散到較遠的地區。這時候,就算在較內陸的水塘都可以見到牠們。

當一雙白腹海鵰結成一對並開始繁殖後牠們的伴侶的關係便會持續多年,所以我們通常都可以在同一位置每年都見到同一對海鵰在繁殖。但這種一夫一妻的關係並非必然的,近年有多項觀察發現牠們會有對伴侶不忠的行為,偶然會在繁殖時期與另一隻成鳥交配。這種行為在文獻上鮮有記錄,到於成因及出現的頻次則有待進一步觀察。

每年冬天牠們通常都會回到同一位置築巢,雖然巢的位置偶然會有改變,但大致上每年都利用差不多的棲息環境。牠們的巢通都常都會築在崖邊的大樹上,有時會築在岩石上,而最奇特的是近年有一對將巢築在電塔上。

Samson So 攝
Samson So 攝

白腹海鵰成鳥
白腹海鵰成鳥 Gary Chow 攝
白腹海鵰幼鳥
白腹海鵰幼鳥 M.Y. Tang 攝
















如果雛鳥能成功孵出及出巢飛行的話,牠們便會在巢域附近逗留。剛出巢的雛鳥會顯得呆頭呆腦,經常木納地站在崖上,身上的保護色令牠較難被察覺。初出茅蘆的雛鳥,捕魚時亦顯得笨手笨腳,牠們會費勁地重覆撲向水面,儘管牠們已很努力,但成功機會卻很低,所以仍要靠父母的照顧。到了四個月後,牠們便能獨立地生活,並開始離開巢域,向外擴散。幼鳥的擴散範圍對於我們來說仍然是一個謎,在7至12月期間,我們仍有機會見到一些幼鳥在香港區域內出沒,但過了一歲之後我們便很難見到幼鳥,又或者我們見到幼鳥的機會大大低於成鳥。


白腹海鵰研究小組的成立

Peter Chan 攝
田灣電塔 Peter Chan 攝
Peter Chan 攝
田灣電塔 Peter Chan 攝

有關白腹海鵰的關注,早在興建尼士尼樂園的時候已有討論,當時大家一直認為牠是一種罕有的猛禽,在香港的數量不多,是極須保育的鳥類。直至最近有一對在田灣的電塔上築巢,事件再次引起關注,更有報章連刊載導。多年來,大家對這種本地猛禽的認識並沒有因年月而增加,儘管牠已成了一毫子郵票上的圖案,但很多人對牠的認識仍侷限於外型,對牠的生態始終不太了解。牠們在香港的數目有沒有減少?有多少對白腹海鵰在香港繁殖?牠們的存活率如何?...白腹海鵰研究小組就是在種種疑問的誘發下成立,嘗試從野外考察中尋找答案的端倪。















聯絡我們

如任何人有對白腹海鵰有任何見解及特別的記錄,歡迎以電郵與我們聯絡。電郵:wbse@hkbws.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