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鳥的保育

 

海鳥是非常容易受人為活動傷害的鳥類。過去20年,很多海鳥品種的數目下降達30%,其中20%的海鳥屬於全球受脅品種。很多時候,海鳥都要與離岸捕魚的漁民爭奪魚穫。漁夫使用長而附有多個魚鈎的魚絲採捕吞拿魚,連帶海鳥也被纏著,據估計每年約有十萬只信天翁因此而死亡。漂泊信天翁在過去2030年間數目下降約50%,原因就是漁民採用這種捕魚方法。

 

另外,捕獵海鳥及檢拾鳥蛋也是很多海鳥減少、甚至絕種的原因。19世紀,捕獵海鳥以獲取其脂肪及羽毛成為商業活動,而企鵝的油脂也成為福克蘭島居民的生活用品之一,鳥蛋也成為鄰近居民的補充食物之一。這些情況在過去一、二百年一直沒有停止,即使到今天仍零星地沒有斷絕。在格陵蘭,沒有管制的捕獵行為令很多海鳥急速減少。

 

外來入侵物種也是海鳥面對的嚴峻生存挑戰,由於海鳥已經習慣於沒有天敵的海島繁殖,因此對那些因人為而進入的外來天敵,往往束手無策,不知如何禦敵。野化後的家貓、引進的牛、羊、兔均為海鳥帶來不同形式及程度的威脅及影響,例如偷吃鳥蛋、影響植被的生長等等。

 

環境污染也成為海鳥的殺手,由於海鳥是海洋環境中最高級的獵食者之一,吃了受環境污染的海洋生物自然會把這類毒素也一起吃進肚子及在體內累積,例如在致癌農藥滴滴涕被禁前,一些海鳥的蛋便被驗出含有這些致癌物質。上世紀多次災難性或較小型的油輪漏油事件也令海鳥受到無情的打擊。

 

為了保護瀕危的海鳥,除了生態保育組織的積極呼籲及學術界的不斷研究外,一些國家及地區攜手建立一些保育機制以加強保護工作,例如由八個國家(包括澳洲、厄瓜多爾、法國、紐西蘭、秘魯、南非、西班牙及英國)簽署的保育信天翁及鸌協議(Agreement on the Conservation of Albatrosses and Petrels)。保育人士亦提出調整捕魚的方式可以對一些海鳥的保育有很大幫助,例如在晚上才放置有魚餌長釣線,把魚餌漆成藍色及放在海水之下,增加魚絲的重量令其經常維持在海水較深處,也可以在魚絲上裝置驅鳥器。

 

香港正有電力公司研究在果洲群島附近海域興建風力發電場,這會否對香港的海鳥構成潛在負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