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Print

有關「家禽養殖場及野鳥發現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

有關「家禽養殖場及野鳥發現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

原帖:http://www.hkbws.org.hk/BBS/viewthread.php?tid=22292





Scientific Task Force on Avian Influenza and Wild Birds - H5N8(繁體字版本)
國際禽流感與野鳥工作小組針對「家禽養殖場及野鳥發現 H5N8 高致病性禽流感」所發出之聲明 (2014 年 12 月3日)


以下是聯合國遷徙物種公約(UN CMS)[1] 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2]聯合召集的國際禽流感與野鳥工作小組(簡稱: 禽流感工作小組)[3],針對2014年11月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4]疫情的最新發展而作出的聲明,用以向各政府部門、家禽養殖業、疾病控制部門、野生生物管理部門、環境管理部門及保育部門等相關人員,提供有關野鳥與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之間的潛在相互影響的信息及相應措施。



重點訊息:

1.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爆發主要跟密集式家禽養殖場及其相關的貿易銷售系統有關

2. 在2014年相繼於韓國、日本、中國、德國、荷蘭及英國多國發生的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爆發絕大部分發生於家禽養殖場中,只在小部分野鳥中亦偵測到病毒──野鳥有可能是經家禽染病,然後再將病毒傳返家禽。

3. 雖然野鳥被認為與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傳播有關,但根據過往經驗,疾病主要是經由受污染的家禽、家禽製品及相關的設備設施傳播。

4. 由聯合國環境署/遷徙物種公約(UNEP/CMS)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聯合召集的禽流感與野鳥工作小組促請各政府部門及機構:


a. 進行全面的流行病學評估以確定病毒的真正來源,包括:病毒於國內及國際間的家禽貿易中的可能傳播途徑,與及家禽跟野鳥之間的病毒傳播機制。
b. 無論感染來源如何,應先專注處理受影響的的家禽養殖場的疾病防控工作,以盡量減低疾病蔓延至其他家禽養殖場及/或野外動物的風險,並需確保受感染及鄰近養殖場實施生物防護,防止野生動物與養殖家禽接觸。
c. 確保不會以殺害野鳥或破壞濕地生境作為疾病防控措施
d. 需留意若將公眾注意力集中在野鳥而忽略其他可能的病毒載體,會令原本應集中用來處理疾病防控的力量錯誤地被分散,致使不能有效遏止病毒在家禽間持續散播,這不但會造成養殖場及國內收入的經濟損失,同時更會為保育工作帶來負面影響及導致生態多樣性受損。


當前情況:

研究文獻[5]記錄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於2010年在中國的家禽養殖場被發現。2014年1月中旬,韓國出現首次大規模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於雞、家鴨及家鵝間爆發。之後於同年4月在日本,9月在中國及11月在德國、荷蘭及英國的密閉式或半密閉式家禽養殖場中相繼出現爆發。

2014年初在韓國出現的數次爆發中,有若干花臉鴨 (Anas formosa) [6]及豆雁 (Anser fabilis) [7]死於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之後亦從部分水鳥身上驗出H5N8病毒,當中包括骨頂雞 (Fulica atra)[8]、小天鵝 (Cygnus columbianus)[9]、白額雁 (Anser albifrons)[10]、綠頭鴨 (Anas platyrhynchos)[11]、綠翅鴨(Anas crecca)[12]及斑嘴鴨 (Anas zonorhyncha)[13]。2014年11月,日本從兩隻小天鵝的糞便樣本驗出H5N8病毒。而歐洲則在11月16日從一隻被槍殺的綠翅鴨身上首次在野鳥身上驗出H5N8病毒,而綠翅鴨被槍殺的位置與11月6日爆發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德國家禽養殖場相距約50公里,此外荷蘭則於12月1日從兩隻赤頸鴨 (Anas penelope)[14] 的糞便樣本驗出H5N8病毒。



野鳥於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中的有何角色?

於2010年中國首次在家禽身上發現H5N8病毒前,全球從未發現有野鳥帶有此種病毒。故此相信H5N8病毒是起源於家禽,然後病毒擴散至野鳥後再傳返家禽,而且傳播途徑應該還涉及人為因素。雖然現階段仍只屬推測,但此傳播模式在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爆發時已曾出現。


針對西歐家禽爆發的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調查人員正嘗試找出病毒來源,其推測病毒可能是經由野鳥從東亞帶入。然而,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野鳥直接從東亞地區(如:中國或韓國)遷徙至西歐是非常罕見。雖然相鄰的候鳥遷飛區會有部份地區在高緯度位置重疊,但候鳥遷飛區通常是「南北」走向,在亞洲東北部繁殖的水鳥通常都是向南遷徙至東亞及東南亞地區,而並不是向西遷往歐洲。病毒要在短時間內由東亞經野鳥進入西歐是極不尋常,更何況此段日子內並沒有發生任何極端天氣可有利此情況發生。

雖然禽流感病毒亦有可能以較長時間,經歷多個繁殖季節,於相鄰候鳥遷飛區的重疊地區中在候鳥群間散播,從而導致病毒向西面擴散。但若此情況發生的話,病毒應相當廣泛存在於野鳥間,所以就算缺乏有關野鳥的病毒監察數據,也理應會導致整個歐亞大陸的家禽養殖場都發生相應的禽流感爆發。但到目前為止卻並沒有類似情況發生,故有理由相信傳播途徑當中應涉及人為因素將病毒帶到歐洲等世界各地,隨後再傳播至野鳥身上。




H5N8與人類健康

有別於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H5N8暫時並未出現感染人類的情況,故此對公眾健康的威脅仍處於低風險水準,但仍是有需要實施適當的防疫措施。



需要採取什麼行動?

家禽養殖場及市場

按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15]的指引,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疫措施主要集中在家禽養殖場及市場區域,當中包括:隔離、撲殺、嚴格執行生物安保措施、清潔消毒,及貿易與運輸限制。若措施獲適當執行,將能有效控制疫症爆發及病毒散播。另外,家禽業界之間的信息傳遞將會成為防止經濟損失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野鳥

要保護及防止野鳥在後繼的病毒擴散中受感染,防疫期間應將所有工作集中在家禽養殖場,並實施生物防護措施以防止病毒污染環境及危及野鳥。同時需特別留意濕地區域,因濕地會較易受病毒污染及存有較易受感染的鳥類。

要設法令野鳥遠離受感染的養殖場,例如:減少吸引野鳥的食物及露天水源。另外如有需要,受感染地點附近的養殖場可實時增加沒有傷害性的驅鳥設施,如:彩旗。至於遠離受感染養殖場的地方請盡量減少對野鳥的幹擾,讓牠們可逗留在這些感染風險較低的地區。

雖然最近有文獻[16]提出捕殺野鳥的建議,但這種做法不推薦使用,因其不但無助於防疫並且不切實際,更會令防疫工作的重點被轉移,同時亦跟各主要動物衛生機構的做法背道而馳。同理,任何對生境造成負面影響的做法,如在自然環境(如濕地)噴灑消毒劑,亦不建議使用,因這除了無助於防疫之外,更會對環境、野生生物及漁業造成傷害,而且此等方法亦跟簽署了遷徙物種公約及拉姆薩爾公約[17]的眾締約國所認同的保育協議意願相違背。

若重複過往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爆發時的處理手法,只將傳入及散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責任完全歸咎於野鳥,而盲目否定其他可能的傳播途徑,這只會削弱防疫工作的力度,並導致病毒有更大的機會擴散,忽略真正需對疫病負責任的方面。在未有證據證實下,媒體、學術界及人類與動物衛生機構應當肩負責任,避免作出暗示野鳥是病毒源頭的言論。



國際禽流感與野鳥工作小組

國際禽流感與野鳥工作小組設立於 2005 年,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遷徙物種公約(UNEP/CMS)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聯合召集。禽流感工作小組擔任有關的組織機構所組成之網路的溝通及協調工作,並持續檢討野鳥在禽流感流行病學的角色,與及禽流感對野鳥的影響,此外,亦會基於當時現有的證據提出持平的意見。禽流感工作小組成員和觀察員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18]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遷徙物種公約(CMS)、拉姆薩爾公約、非洲-歐亞遷徙水鳥協議(AEWA)[19]、 濕地國際[20]、野鳥及濕地信託[21]、國際鳥盟[22]、皇家獸醫學院[23]、生態健康聯盟[24]和國際狩獵和野生動物保育委員會[25]。

延伸資料

(1)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H5N8 Q&A
OIE: H5N8 Q&A
http://www.oie.int/en/for-the-media/press-releases/detail/article/questions-and-answers-on-high-pathogenic-h5n8-avian-influenza-strain-update-27112014/

(2)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野鳥監察實用技術手冊
FAO:This FAO Manual provides practical guidance for wild bird surveillance techniques:
http://www.fao.org/docrep/010/a1521e/a1521e00.htm

(3)        拉姆薩爾公約:

《拉姆薩爾濕地疾病操作手冊》針對性提供有關防治及控制禽流感與及其他與濕地有關的疾病議題的實用指引:
Ramsar Convention: The Ramsar Wetland Disease Manual provides specific practical guidance o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avian influenza and a range of other wetland-related disease issues:

《濕地動物疾病評估、監測和管理指南手冊》(英文版)
網頁:http://www.wwt.org.uk/rwdm
PDF 檔案:http://strp.ramsar.org/strp-publications/ramsar-technical-reports/rtr-no.7-ramsar-wetland-disease-manual-guidelines-for-assessment-monitoring-and-management-of-animal-disease-in-wetlands-2012

《拉姆薩爾手冊-禽流感與濕地》主要為濕地管理人員提供風險評估及相關的傳媒回應指引等資料:
Ramsar’s Handbook on avian influenza and wetlands provides a major source of information, including a risk assessment for wetland managers and dealing with the media:
《禽流感與濕地——控制和應對高致病性禽流感指南手冊》(英文版)
http://ramsar.rgis.ch/pdf/lib/hbk4-04.pdf

(4)        由拉姆薩爾公約、遷徙物種公約與及非洲-歐亞遷徙水鳥協定組成的多邊環境協定
Multilater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on HPAI from Ramsar Convention, Convention on Migratory Species and the African Eurasian Waterbird Agreement:

《拉姆薩爾第十次會議(2008)—第X.21項決議:應對高致病性禽流感蔓延的指導方針》(英文版)
http://ramsar.rgis.ch/pdf/res/key_res_x_21_e.pdf


《拉姆薩爾第九次會議(2005)—第IX.23項決議: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對濕地、濕地善用和水鳥保護的影響》(英文版)
http://ramsar.rgis.ch/pdf/res/key_res_ix_23_e.pdf

《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締約方第9次會議(2008)—應對遷徙物種中新興疾病和再現疾病,包括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挑戰》 (英文版)
http://www.cms.int/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Res_9_08_Wildlife_Disease_En.pdf

《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締約方第8次會議(2005)—遷徙水鳥和高致病性禽流感》(英文版)
http://www.cms.int/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CP8Res_8_27_Avian_Influenza_eng_0.pdf

《養護非洲-歐亞遷徙水鳥協定締約方第4次會議(2008)—應對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蔓延》
http://www.unep-aewa.org/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res4_15_responding_threat_ai_final_0.doc

註釋:
[1] 遷徙物種公約(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Migratory Species of Wild Animals, CMS)
[2]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3] 國際禽流感與野鳥工作小組(Scientific Task Force on Avian Influenza and
Wild Birds)
[4]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
[5] Zhao et al. (2013).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163, 351-357
[6] 花臉鴨:英文名:Baikal Teal,學名:Anas formosa
[7] 豆雁:英文名:Bean Geese,學名:Anser fabilis
[8] 骨頂雞:英文名:Common Coot,學名:Fulica atra
[9] 小天鵝:英文名:Tundra Swan,學名:Cygnus columbianus
[10] 白額雁:英文名:Greater White-fronted Goose,學名:Anser albifrons
[11] 綠頭鴨:英文名:Mallard,學名:Anas platyrhynchos
[12] 綠翅鴨:英文名:Common Teal,學名:Anas crecca
[13] 斑嘴鴨:英文名:Chinese Spot-billed Duck,學名:Anas zonorhyncha
[14] 赤頸鴨:英文名:Eurasian Wigeon,學名:Anas Penelope
[15]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The 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 OIE)
[16] Kang et al. (2015). Emerging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21, Number 2 – February 2015
[17] 拉姆薩爾公約,又稱為濕地公約(Ramsar Convention)
[18] 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19] 非洲-歐亞遷徙水鳥協定(African-Eurasian Waterbird Agreement, AEWA)
[20]  濕地國際(Wetlands International)
[21]  野鳥及濕地信託(Wildfowl & Wetlands Trust)
[22]  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
[23]  皇家獸醫學院(Royal Veterinary College)
[24]  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
[25]  國際狩獵和野生動物保育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Game and Wildlife Conservation)

TOP

Th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