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生圍

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以前,南生圍及其以北的地方仍是一片灘塗。1927年[註1],南生圍西南角開出了一小片魚塘,到四十年代,東南面被改成稻田,而灘塗已變成大面積的基圍。據説魚塘和基圍為胡福駢家族所有,由胡福駢的兩個兒子胡錦泰和胡錦超管理。他們雇用了好幾位伙記打理魚塘。大約1938、39年,胡家從新加坡引進大量桉樹移栽在基圍壆上,用來鞏固基壆。南生圍魚塘中間有多條壆,上面種了許多番石榴樹,有品種名為“胭脂紅”,質素尤佳;產量多時一年可收500擔,偷摘那裏的番石榴成爲五六十年代附近孩童的一大樂趣。
 
曾經幫南生圍打理過魚塘的老漁民回憶,五十年代,南生圍沒有食水,要去元朗水門頭(今泰祥街)擔水再用船運回。還有一說:1953年政府在南生圍西北角設了一個警署,胡福駢與政府達成協議,每隔一天由政府派車從大埔運200加侖食水到南生圍南面的碼頭,再由胡負責出船將水從碼頭運至警署和南生圍。
 
胡福駢的祖父是在新加坡任三國領事的僑商胡璇澤,胡璇澤祖籍廣州黃埔,字南生。據說他在新加坡建有“南生園”,而推測胡福駢正是仿效其祖父將元朗的這片土地命名為“南生圍”。胡氏家族的南生圍更接近於莊園,或許更承載著胡家對廣東家鄉的情愫。
 
五十年代末,胡錦泰計劃在南生圍東部發展低密度住宅。當時的設想是,建立一個高檔華人社區,區內有花園有學校,住戶可以享受寧靜的鄉村氣息。這時候除了西南角的魚塘,大部分基圍和鹹水稻田已經疏於管理甚至荒廢了。
 
六十年代,傅老榕家族逐步買下南生圍的土地,並將基圍全部改建成魚塘。直至九十年代初,這塊土地一直交予他人作商業塘魚養殖之用。在1978年航空攝影圖上,一格格魚塘清晰可見,塘魚豐收的繁忙圖景似乎浮現在眼前。
 
1991年,南生圍部分股權售予恆基,雙方嘗試合作發展南生圍,自此,南生圍的魚塘時代結束了。發展商入紙申請興建高爾夫球場及住宅,近年以保育濕地為條件申請綜合發展。荒廢多年的魚塘及其鄰近仍在運作的魚塘爲鳥類和衆多生物提供棲息地,無論發展計劃如何強調保育元素,翻天覆地的工程一旦施行,所有樂於其土的生靈再無寧日。</span>

註1:另一說是1933年由胡福駢以每英呎0.4毫子買來開發的。

nsw1

1945年的南生圍和聯興圍,南部已開出魚塘和稻田。

nsw2
1978年的南生圍和聯興圍。南生圍被間隔成面積適中的多個魚塘,魚塘經營欣欣向榮。

nsw3
1996年的南生圍和聯興圍。停止養魚的南生圍水體已經乾涸或被植被覆蓋。